有不少人都买过保险,保险单上的那些条例,一般人可能都看不懂。这不,扬州市区的赵女士八年前买了一份华泰人寿的保险,保险公司当时承诺最终会有40多万的收益。可最近赵女士发现,最终的收益只有6万多,缩水了好多倍,这让她非常气愤。
八年前,一个从事保险推销的朋友窦女士向赵女士介绍了一款华泰保险公司的产品,不仅可以在缴存期内享受各项收益,而且存足十年后,就可以领取总额达40多万的收益。
由于是熟人,赵女士相信了对方,便签了保险合同。今年是赵女士交款的第九年,前不久她去银行办理业务时,无意中听一位朋友说,她买的这款保险产品的回报并没有那么夸张,赵女士这下慌了,就去华泰保险公司咨询,结果这一问,心里凉了半截,40多万的收益变成了6万多。
自己缴了十万块钱,能不能拿到收益先不提,现在甚至连本钱都收不回头,这让赵女士异常愤怒。那保险合同上又是怎么说的呢?
赵女士向记者提供了当时签的保险合同,上面并没有写明赵女士可以拿到具体的回报收益,而是说要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来分红。这就难说了,几十年后谁又能保证公司肯定能升值呢?那么对于这个情况,保险公司又作何解释呢?
华泰保险的工作人员表示,一切都要按照所签定的合同来说。而且当初赵女士签下合同时,他们不仅有记录,而且还进行了电话回访和当面核对,为的就是确保赵女士了解合同内容。
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是当时的保险推销员窦女士向赵女士承诺了所谓的收益,那可能存在虚假夸大宣传,只要赵女士能提供证据,他们就可以帮赵女士维权。因为窦女士早就离职了,记者随后也电话联系了窦女士。
电话里,窦女士否认曾经向赵女士许下的承诺,听到这话,赵女士也心灰意冷了。那么对于这件事,律师是怎么看的呢?
律师表示,赵女士和保险公司之间权利义务的划分,还得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至于赵女士提到的保险公司推销员向其承诺的四十余万收益,赵女士首先要拿出证据,证明推销员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有证据的话,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
由于这件事的细枝末节过于复杂,究竟是保险公司推锅还是窦女士忽悠,没有证据不好乱说。
在这里,小编希望广大市民,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应当对保险合同加以明确的解读,对不懂的相应条款一定要问清楚,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